巍巍忠山,樟林环抱,1992年开始招生的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专业如一颗种子,在四川泸州忠山路319号播下,30年来在学校发展建设中长成大树,在医学教育改革浪潮中日益壮大。
抚今追昔 几代人辛勤耕耘夯基础
在麻醉学专业的发展路上,留下了一代又一代前辈们辛勤耕耘的印记。
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人才培养起步于1992年,是川渝地区高校中最先开始的,招收麻醉学专科生(三年制)。1996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(麻醉学方向)五年制本科生,1999年麻醉学专业由专科升为本科教育,2000年成为四川省麻醉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。
2001年,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诞生,由学校现任党委书记廖斌教授任第一届系主任。在廖斌、唐显玲、王晓斌、周军等几任主任带领下,在唐承华、曾因明、闵龙秋、金德芳、刘进、杨天德等前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,麻醉学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。
2005年获得麻醉学硕士学位授权点,2006年成为重点本科招生专业、四川省品牌建设学科,2007年麻醉学专业获批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,麻醉学本科专业排名最好时处于全国A档,2016年成立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党总支,2019年麻醉学专业获批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2021年重症医学科获批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,2022年麻醉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
勠力同心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提升竞争力
据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现任党总支书记王晓斌教授回忆:“1991年,刚分到麻醉科工作时,科室条件比较艰苦,缺少设备,科室基础较为薄弱。”2008年,王晓斌到美国新泽西医学院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作访问学者,一年后,他带着国外先进理念回国,带领团队打造麻醉学科的科研平台,重点打造建立起麻醉学实验示范中心。在科室和院系内部,制定行之有效的科研激励政策。团队通过“外培内引”强化学习,引进专职科研博士,先后派出20余名临床教师赴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佛得角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研修,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。通过“平台、人才、政策”三项内核,对标学科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,助推专业学科发展。
2012年,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拿到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2016年建成校级麻醉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实现了麻醉学研究室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的突破。由院系“本土培养”的研究生留学后学成回来,成为学科建设的新生力量。此后7年,麻醉学科连续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。2017年麻醉学成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建设学科。在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47,连续6年获复旦大学西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名榜提名。院系承担省部厅市级课题30余项,发表SCI论文70余篇。近年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,在2021年1月发布的麻醉学专家国际论文学术影响力中,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1名教师进入100强排名(69位)。
别创一格 三全育人聚合力开新局
培养堪当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“德医交融”的麻醉人才,是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人才培养的目标。近年来,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大力实施“专业综合改革”“课程师资建设”“医教协同育人”“立体化实践育人”四项举措,纵深推进人才培养工作,夯实育人成果,构建了特色鲜明、类型丰富、层次递进、相互支撑的育人体系。
对接国家需求大力推进专业综合改革,建成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。面向国家加强麻醉学科建设,推动麻醉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需求,学校麻醉学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依据人才培养方案,结合专业特点,以“问题链导向”为原则,深入推进专业综合改革,逐步建成了完善的“本-硕-博”院校医学教育、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”和“继续医学教育”全方位、多层次的麻醉学人才培养体系,培养了一批实践技能优、岗位胜任力好、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有效改善了川渝地区麻醉学专业人员队伍的学历层次结构、技术层次结构,为国家麻醉学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追求卓越加强课程师资建设,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支撑。通过科研教学绩效对接、班导师制、教学创新大赛等,促进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。院系教师主编及参编教材近20部。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,建成四川省精品课程、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、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多门,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等多项。加强师资培养,获省级教学团队荣誉3项,获国家级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、省级教学比赛创新奖1项,多人获校级教学名师、金教鞭奖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,多名教师获得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、国之名医、天府名医、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人才称号,优质的课程和教师队伍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。
整合资源大力实施医教协同育人,提升学生临床岗位胜任力。自2001年,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坚持采用“系科合一”的办学模式,推进医教协同育人。院系有效整合医院和学校资源,建设临床教学培训示范基地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,以及由15所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、21所教学医院组成的优质临床教学基地群,并通过“五统一、六专项”管理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基地一体化建设,通过跨省跨区域的“虚拟教研室”、附属医院远程中心等开展异域同步教学活动等,“盘活”优质医院资源加强对学生培养。同时构建“六位一体”(时、平、评、训、赛、考)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,有效保障了实践教学质量,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。
价值引领强化实践育人,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。多年来,坚持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,以价值引领强化灵魂塑造,全方位打造实践育人。打造和实施“课外兴趣小组—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—社团活动—社会实践活动—早临床、多临床、反复临床”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。同时,全面实施“青春志愿行”医学生实践育人工程,创建“3+3+3”实践育人模式,借助“院系-社区“共建平台、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平台、公益爱心组织平台,打造“hello小白”关爱白血病儿童项目、“邂逅国粹-扎染”志愿项目、“Ibaby”围术期儿童关爱项目,不断健全长效激励机制、投入保障机制、政企共建机制,让师生在志愿服务中增长了才干,提升了个人价值观、服务理念及社会责任感。
近七年,麻醉学专业1000余名师生赴8个省市区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,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、互联网+挑战杯项目11项、调研报告200余篇,实践活动被人民网等媒体报道30余次。“hello小白”志愿项目、“Ibaby”围术期儿童志愿项目共获国奖1项、省奖3项,“青春志愿行”医学生实践育人工程项目入选了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。
薪火相传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麻醉学人才
30年来,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专业立足川渝,面向全国,坚持立德树人、特色发展,为国家输送麻醉学本科生约3000人、研究生约300人,遍布全国32个省市区,为国家麻醉学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。
学生实践能力优。毕业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连续10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平均高出14.51个百分点,稳居全国前列。学生就业稳定,升学率逐年上升,2021年、2022年均超过50%,其中升至双一流学校占16.6%,多名学生通过优质实践教学基地就业或升学。近五年推免本科学生分别被北京协和医学院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。
学生岗位胜任力好。2021年毕业生质量报告显示:用人单位对麻醉学专业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8.7%,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比例为64.5%。大批学生毕业后成长为专业骨干。
学生社会责任感强。涌现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刘勇、新冠肺炎疫情全国青年突击队队员赖巍、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罗昕泠、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杨珏玺、张杰,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吴玮杰、扎根西藏工作朱丽娇、李艺、付越、牛少云等一批先进个人,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银奖获得者“hello小白”志愿服务团队等一批先进典型。师生为推动地方医疗事业、公益、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,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。
站在新起点,迈步新征程,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专业将继续面向实际,深入实践、知行合一,持续培育医学人才,“生命至上、人民至上”的价值理念,乘着学校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的东风,以更扎实的专业知识、更精湛的医疗技术、更崇高的教育理想,汇聚新力量,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麻醉学人才做出更大贡献。